五史观影,五乐育人||教育学院青马学社学习小组举行2024 - 2025年第二学期第三次观影活动 |
2025-05-28 18:50 |
为深入贯彻青马学社“五史观影·五乐育人”观影活动要求,5月19号晚上,青马学社教育学院学习小组于联401组织第三次主题观影活动,同学们共同观看纪录片《红旗渠》,在历史影像中感悟“自力更生、艰苦创业、团结协作、无私奉献”的红旗渠精神。
《红旗渠》重现了上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以简陋工具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修建全长1500公里“人工天河”的壮举。影片中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、迎难而上的坚毅面孔,展现了林县人民不畏艰险、拼搏奋斗的精神力量,让在场同学深受震撼。观影过程中,大家全神贯注,被“劈开太行山,漳河穿山来”的豪迈气概深深感染。23学前本3 刘宇 《红旗渠》里,林县人腰系麻绳悬在绝壁打钎的画面直击人心。没有机械,他们用双手凿开千尺石山;缺衣少粮,仍喊着“渠不通不回头”的口号。十年苦战,万人同心,让漳河水翻越太行。这让我懂了:再难的事,只要有“敢教日月换新天”的狠劲和团结协作的韧性,必能破局。当下我们遇难题就想退缩,对比修渠人的坚韧,更该学会在磨砺中咬牙坚持,把“不可能”踩在脚下。 23学前本3 郭若楠 影片中万人同吃同住修渠的场景,让“团结”二字有了血肉。男人在悬崖冒险放炮,妇女在后方筛沙运石,老人小孩送饭送水,全县上下没有一个“局外人”。这让我想起小组合作时的推诿,羞愧不已。红旗渠证明:再大的困难,除以“团结”都会变小;再小的力量,乘以“同心”都会变强。新时代青年当学这份拧绳精神,在集体中发光发热,用协作啃下每一块“硬骨头”。23学前本3 贾媛媛 189位烈士长眠太行,换来渠水长流。影片里老党员那句“我们吃苦,后代就不用吃了”,道尽奉献的底色。修渠人不计生死、不求回报,只为子孙谋福。反观当下,总有人计较“性价比”,而红旗渠精神如明镜,照出真正的价值——在于为他人、为未来留下什么。作为学生,该把这种精神融入日常: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,主动担起集体责任,让青春在“利他”中更有分量。 此次观影活动作为教育学院青马学社深化理论学习的实践载体,通过“观影+感悟”模式,引导同学们深刻理解红旗渠精神的历史内涵与时代价值,感悟个体命运与国家发展的紧密联结。活动进一步推动“五史”学习走深走实,助力“五乐育人”理念落地生根。同学们表示,将以红旗渠精神为动力,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学习与实践,在新时代征程中勇挑重担、砥砺前行。 |
【关闭窗口】 |